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新闻 >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李端棻 (仁智)
发布时间:2021-04-02



2021-03-30 11:07 文学素养与交流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李端棻
  李端棻(1833~1907),字苾园,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清末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曾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职,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倡者。
  1833年,李端棻出生于贵阳勇烈街李宅。父亲李朝显不幸早逝,与母亲何氏相依为命,学习上得到舅父何亮清教诲;初学有成后,16岁时即北上直隶(今河北省)随叔父顺天府尹李朝仪继续学习,叔父督促甚严,李端棻勤奋好学,学业精进,于1862年应顺天府乡试中举,第二年会试联捷成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
  1872年,李端棻出任云南学政。时值云南政局不稳,文教事业凋敝,其跋山涉水,足迹遍滇,认真考核各地生员,经多方促进,云南文教事业大有振兴。
  1889年,李端棻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阅卷时,梁启超以“熔经铸史”的文笔应答考题,李端棻颇为欣赏,将其录取。后与梁氏见面,认为其谦恭有礼、忧国忧民,有经世济民之志,萌生联姻之意,将堂妹李蕙仙许配梁为妻,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段佳话。
  1896年,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力挺在全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奏请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首都设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省府州县设各级学堂,开设外文、算学、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外国历史等课程;还建议设藏书楼(图书馆)、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等。
李端棻这一奏请被光绪皇帝降旨允准,付诸实施,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称他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父不为过。
  甲午战后,为求国家振兴、民族富强,李端棻积极支持“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李端棻是变法的重要策划者、组织者、推动者,大力举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参与变法。变法失败,李端棻被以“滥保匪人”的罪名“着即革职,发往新疆,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以示儆惩”。
  充军途中李端棻遇赦,于1901年回到贵阳。
1902年,李端棻应贵州巡抚邓华熙之邀,开始主讲贵州经世学堂(原贵阳学古书院,今贵州大学前身),并与贵州名流于德楷、乐嘉藻、李裕增等人在贵阳次南门外创办了贵州第一所师范学校-贵阳公立师范学堂(原贵阳师范学校前身,2009年并入贵阳学院)。
  1905年,李端棻会同唐尔镛、任可澄、华之鸿等人提请将设于贵阳北书院的贵阳府中学堂移往次南门外丁公祠、昭忠祠、雪涯

红色收藏评级_收藏品评级_品亿评级-贵州品亿收藏品鉴定评估中心